9月24日,在“国家标准走基层——甘肃省重点行业碳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宣贯会”落幕次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司(以下简称“总局标准司”)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以下简称“省局标准化处”)共赴省环科院开展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及地方标准应用情况的专题调研。我院围绕碳排放标准建设、落地应用及创新发展等工作与调研团队深入交流,充分展示我院在支撑全省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共同探索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现场调研:展示我院“研-宣-用”全链条标准实践成效
调研团队首先实地考察了我院遥感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这两大实验室是我院将基础研究转化为标准落地实效的核心场所。在现场,我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在碳排放日常管理、数据核验及档案资料统一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撑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基础研究为碳排放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随后,调研团队与我院工作人员深入交流,重点了解我院构建的“研标准—宣标准—用标准”全链条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我院相关负责人现场汇报了国家和全省碳排放数据定期核查流程及统一档案管理的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成果,平台有效提升了企业碳排放管理规范化水平。我院通过每年常态化开展2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指南技术培训及现场帮扶,已成功支撑甘肃省120余家重点排放企业连续多年实现碳配额100%清缴履约,为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贡献了“甘肃技术力量”。
“标准落地的关键在实效。”我院负责人结合典型案例进一步展示工作成果:某镍冶炼企业依据我院牵头制定的《镍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B62/T4115-2020)优化生产工艺,不仅减少了企业碳排放,同时降低了企业能耗成本;某企业通过执行我院参与技术支撑的碳排放核算统一档案管理和核查思路方式,精准管控碳排放节点,实现碳配额盈余交易增收。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我院以标准引领企业“减排增收”的实践成效,得到总局标准司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二、座谈交流:围绕碳标准建设开展深度研讨与沟通交流
在专题座谈会上,我院与总局标准司、省局标准化处围绕国家“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与甘肃地方实践需求展开深度研讨。董志龙副院长介绍了我院参与全省地方标准建设的总体情况,其中我院牵头和参与起草了15项地方环保标准,谋划制定铁合金、电石、碳化硅行业碳核查技术指南与报告的地方标准。同时甘肃省创新气候金融政策,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标准,省环科院作为技术支撑,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温室气体气候投融资项目服务平台,为气候投融资项目绿色属性的标准认定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目前落地项目已撬动160亿元资金支持绿色转型。
调研会上,董志龙副院长结合工作实际,汇报了我院当前在碳排放标准研究制定、宣贯应用中面临的技术需求与下一步规划。同时表示,我院将持续在特色行业碳标准方面攻关发力,重点推进碳监测、CCUS技术应用、温室气体排放、碳普惠等领域标准研制;同时,将建设“碳标准云课堂”线上平台,整合国家政策解读、地方案例库及在线答疑功能,由我院负责技术支撑与内容维护,提升标准宣贯覆盖面与精准性。
三、未来展望:以标准引领筑牢绿色转型技术基石
“标准是碳市场的‘生命线’,更是产业转型的‘指南针’。”董志龙副院长在调研总结中表示,此次与总局标准司、省局标准化处的交流为我院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院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完成8项特色行业碳核算等地方标准的制定;二是推动碳排放标准与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制度等的衔接,形成“标准引领、制度联动”的监管模式,助力全省生态环境精准管理。
总局标准司调研组强调,将持续关注我院在碳排放标准领域的实践成果,鼓励我院打造“西部碳标准创新高地”,通过典型探索引路,推动全国“双碳”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我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综合性环境科研机构优势,持续深化“研-宣-用”全链条标准工作机制,为甘肃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秘书处、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相关人员,中国城市报、中国经济网、中国市场监管报社、中国青年报相关记者,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相关人员,省环科院气候所负责人、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调研会。